請問內向的孩子如何在留在國際學校做雞頭,和去美高做鳳尾之間做選擇?本來以為美國比較開放包容的環(huán)境可以鍛煉一下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的外甥女(很優(yōu)秀但是比較內向的孩子)去年因疫情從一所排名前35的美高轉回上海一所準一梯隊國際學校(9年級完整線下,10年級下學期回的國,插班入學),一下子從中下游學生變成了尖子生,學校方面為她額外提供了很多資源,還給了獎學金,她反而變得更加自信開朗。她自己也表示在美國交不到朋友,各種資源作為國際生也很難爭取到,現在回國了開心了很多。所以想請問各位老師,留在國內不差的國際學校做雞頭,等他們再成長一下去申請優(yōu)質美本,是不是對不自信的孩子是個更好的選擇?謝謝。
-
如果你有記憶,曾經有一位美國就讀的女孩(老家也是杭州的),返回杭州二中,但是家長看重的是二中的國際奧林匹克賽的機會,她最后進了哈佛。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就是憑這樣,目前的成績拔高就說好,太早,因為11年級開始才是拼刺刀的時候;另外一方面,她在美高,沒有獲得資源,說明她在爭取這些機會,以及待人接物上有弱點的,這些她沒有正視,反而選擇了躲避,這只能說明她還是不成熟,她選擇去美高讀書或許太早等等,相反,上海的國際學校適合她了。對你自己孩子,是否如此,要看。
其次是,孩子這樣一來,說明她不是進步,反而過于在這樣環(huán)境下的安逸了,這反而對孩子不利的。總之,學校適合不適合最重要的,資源利用也是狠關鍵的因素。
-
您好:
不同學生情況不同, 您的外甥女可能是個例外,當然她有曾經在美國學習的經歷,這對她是一個很大的鍛煉。這些鍛煉增加了她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另外, 您外甥女九年級過來的時候,或許還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并不能代表她在未來的學習中就不會拔得頭籌,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fā)光。
無論是做雞頭,還是當鳳尾,我覺得找對對孩子的發(fā)展方向,找到適合孩子的學校是最重要的。 -
孩子在高中成長階段最重要的是引導以及陪伴,對于想要爬藤的孩子,美國高中絕對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選項,過去確實很多進美國名校的中國孩子,如果不是美高,就是曾經有過在美國生活/學習的經歷,或是有可以跟學校證明自己可以融入多元文化的特質。
一般來說,很多美國高中,都會非常主動的幫助國際學生,并且當地的學生也非常樂意跟中國學子做朋友,因為中國人一般都比較認真努力、比較不會變壞,也是很多美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學習的對象。
每年在美國,大約有越約10%的中國孩子適應不良,無法完全發(fā)揮自己的專長以及能力,但通常在文化底蘊比較深厚、學術分圍比較強的城市,例如波士頓,大多孩子都會被環(huán)境往正面的方向去成長。
美個孩子的特性各有異,有能夠適時幫助孩子的導師在意旁鼓勵,便且積極跟家長溝通,就可以更好的幫助到來美國學習的孩子。 -
你好,這個主要是看孩子的適應性。有些事情的凸顯,是需要前期有積累有沉淀的。因為在美高是中下游學生就否定孩子在美高受到的潛移默化的好的影響,也是不恰當的。當然,如果孩子認為在國內學校更適應,那么就待在國內學校。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
這個只能因人而異,教育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您外甥女在國內覺得很自信,并且成績能夠拔尖,那也是一件好事。
-
2個事實
1. 有些美國華人的孩子小學,初中在私立學校上學,高中讀公立。就是為了做雞頭。
2.進入優(yōu)質美本后,讀不下的學生中,公立高中畢業(yè)的偏多。
-
您好,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雞頭鳳尾都是相對而言,不論在國內的學校還是國外的學校,我們在擇校的時候建議一定要適合學生,而這個適合是多方位的,包括學術,氛圍,活動等,學術上我們建議盡量是跳一跳能夠到的狀態(tài),有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不要過大,氛圍上要適合孩子的個性,比如說像您外甥女,就比較適合一個溫暖,包容,支持度高的學校,資源上也能夠支持她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學術愛好等,找到合適的平臺,不管是美高還是國際學校,對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在美本的競爭中,美高還是有其天然優(yōu)勢的,但考慮到親子關系或者孩子自己更喜歡國內的環(huán)境,也可能國內更適合。
-
這個問題,用有限字數,不容易說得清。我嘗試著說說。請勿拍磚啊。
一、“內向”與“不自信”,恐無必然聯系?!皟认颉闭撸赡艽_實因為“不自信”、怕犯錯。同時,也可能自信滿滿,但天生就是臉皮薄、對陌生環(huán)境敏感,或者不善言辭。如是后者,其實,在哪里表現都差不多,很難說有根本性差異。老話說,江山好改,本性難移嘛?!皟认颉钡娜?,不會因為一個環(huán)境,就變得侃侃而談、成為一個外向的人。
二、當“雞頭”還是“鳳尾”,與在美高、國際學校,恐無必然聯系。都可能,都不能。關鍵取決于學?;A水準與個人能力間的匹配度如何。在美高只當“鳳尾”,反映的很可能是:當初,美高擇校失誤,即是“錯配”(mismatch)——“TOP35”>個人能力。原因要么在乎排名,要么基于高標化成績的自我誤判。其實,去個稍低排名的美高,很可能就是“雞頭”,未必一定要回國內。
三、當“雞頭”、“鳳尾”,還與學校規(guī)模有關。要容易被“看見”、“聽見”,就得去規(guī)模適中,尤其不能太大的學校。安多佛、??巳囟际沁^千人大校,勞倫斯維爾、科瑞布魯克也是八百來人。在這里,除非你特別出色,否則,不容易“出頭”。這并非說孩子不好,而是說不特別出色而已。好比國內公立學校五六十人大班制,不在前30%、50%,老師哪里認得你!在三五百人這樣的中等規(guī)模美高,會容易得多??上В磺宄⒆右郧懊栏?、現今國際學校的規(guī)模,不好發(fā)表意見。
四、自信地成長,是最重要的。這個,毫無疑問。因此,外甥女回國,僅僅看這一點無疑是上策——我是說,僅僅看這一點。同時,也要看到另一點:從美高到國際學校,收獲了自信,恐并非全無代價。這個代價,有多大、是否恰當,我不知道。這里,我提醒一下,說一說原因所在。
“TOP35”,應該算優(yōu)質美高。常態(tài)下,對學生、國際生,會一視同仁。這就是說,同一個人,在不同學校表現截然不同,會否多少暗示著:她以前的美高,與現在的國際學校存在“質量差”?
我舉個親身例子。如果我的孩子們當年選擇去本地某所國際學校,因他們托福都是110+,很可能每人拿到十來萬人民幣的獎學金!但是,我們還是做了其它選擇——去美高!
為什么?
就因為有個“質量差”。
2017年申請季,兩周里我走了美國十個州、看了十幾所申請的寄宿美高(無走讀)。我看到了一些以前從沒想過,更從沒看過的東西。我完全不懂美高!回來后的感覺,用“震撼”二字,實不為過。我的感嘆是:人家,原來這么玩!
主要不在學術上。主要在學術之外。
優(yōu)質美高之“高”,不在于大樓之高、設施精良、有錢,甚至,也不全在于師資品質之高(譬如通常都有幾個博士當老師),而在于“全人教育”理念指導下,那特定校園文化和整套體制機制的品質、效率之高。這個,沒法仿制。就這點,國內再優(yōu)質國際學校,哪怕收費已可媲美美高(現在已有不少這樣的英美冠名合作學校),無論英式、美式,無論IB、AP、A-LEVEL,無論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雙語學校、公立學校國際部,都難忘其項背。原因太復雜,這里略去300萬字(是真的)。如果你有機會認認真真參觀過十幾二十所前TOP30美高,尤其做過“Shadow Visit”,你會明白我說的。唯一的問題,是難進。
教育,是一種服務。所有服務,其品質都決定于服務過程。咱們能夠看到的,卻只有結果——一旦行差踏錯,悔之晚矣。孩子的教育、成長,不可來個“Yesterday once more”,昔日重來。優(yōu)質美高,與優(yōu)質國際學校,差距就在那個四年的教育、教學過程。除非一頭扎進去,否則,咱們不容易看出門道來。因此,從美高到國際學校,我怕的是——她要付出“全人教育”過程這個代價。這點,值得咱們做家長的警醒。
切不可因為“鳳尾”,沾沾自喜。
希望您會跟我一樣,都看到這一點。
我省去的300萬字,會陸續(xù)在本站登載(鏈接:http://m.cgaut.com.cn/dashboard/topics),或者,點擊我的頭像,戳“我的專欄”,即可看到。 -
每個孩子的情況會不一樣,他們的適應能力也會不一樣;在美高是否能交上朋友,也是取決于孩子的英語溝通能力,對美國文化的了解和遇上了什么樣的朋友。但孩子一般去了美高都有一段時間適應期。在美高一個學期沒有交上朋友并不一定能說明問題,可能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已。但無論什么情況,選校一定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孩子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