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一:找一個喜歡你的推薦人
這一條聽起來像是廢話,但其實很重要。如果你和一名隊友、鄰居或者同學有過爭執(zhí),最好不要選擇他們。你需要一名能夠毫無保留夸贊你的推薦人。在申請學校時被人挖出黑歷史,你確定招生官會想聽嗎?
另外,你要找的人應該對“為你”寫推薦信滿懷熱情。如果他們有所猶豫,趕緊換個人選!太忙的人或者對此感到不自在的人是不會走心的。
標準二:推薦人要能夠深入
挖掘你的優(yōu)秀品質
其他的推薦人了解的是在學校的你,而同輩推薦人不一樣,他們了解的,是更私密、更活潑的你。達特茅斯和戴維森就明確指出了同輩推薦信的不同:
達特茅斯:“老師、教練或者導師寫的推薦信我們已經讀得夠多了。請一名同伴寫這封推薦信,讓我們從新的角度了解你的興趣和特點?!?br />
戴維森:“作為申請人的好友或者同學,你對申請人的了解想必和他/她的老師、輔導員、校長和顧問不同。你的評價將讓我們了解申請人是否在同齡人心目中也受到尊重?!?br />
達特茅斯和戴維森希望知道,你在大學會成為什么樣的室友和同學,他們希望看到你放松狀態(tài)下的樣子,而不是永遠被包裝好的產品。所以,一封成功的同輩推薦信需要非常走心。
標準三:推薦人要文筆好
說到底,同輩推薦信是申請的一部分,關系到學校的錄取決定。就算你不是作者,這封信的內容也會影響招生官對你的判斷。找一位文筆好的朋友,因為這封信應該和其他申請材料一樣出色。你選擇的朋友應當擁有清晰的思維和專業(yè)的寫作技能。她/他不僅要足夠愛你,還要能把這份愛用文字表達出來。所以說,一封好的推薦信,就像你的朋友為你寫了一封真摯、熱情卻又克制的情書。
標準四:不要過于看重推薦人的名氣
有時申請人覺得高大上的頭銜或者家喻戶曉的名字會贏得招生官的好感,但我不得不殘酷地告訴你:大錯特錯!同輩推薦信的目的在于讓招生官了解你在生活中的樣子。達特茅斯在網站上明確寫道:
“You might ask a friend from school, or camp, or your neighborhood. It might be a teammate, someone from your community of faith, or a co-worker. Perhaps a cousin, a sibling: it doesn’t matter.”
“你的推薦人可以是在學?;蛘呦牧顮I的朋友、鄰居、隊友、教區(qū)的教友,或者同事。也可以選擇表親、堂親或者兄弟姐妹,這都沒有關系?!?br />
標準五:不要盲目選擇目標學校的學生